二十届三中全会—政策有温度,助企添活力
(一)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,让民企一心一意谋发展
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,7月21日,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全文发布。其中提出,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。
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和公有制平等使用资本、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,在政府项目和社会项目上公平获得准入,参与市场竞争,同等受到法律保护,从而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。
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内容上,对民营经济的促进措施,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维度。
1.市场开放,这是指持续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。要在产业配套或投资、工程建设、招标投标、政府采购等领域,确保只设置合理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,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。
2.技术攻关,这是指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,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。
3.资信支持,这是指完善民营企业在银行业和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政策制度,破解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
4.优化监管,政府杜绝乱收费,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,这当然也应该包括防止过度征税;规范工商、质检、环境、消防等各类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。与此同时,政府部门既要表率不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偿,也要加大对民营企业款项支付的保障力度。
(二)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
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。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,立足新发展阶段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,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。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,推动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,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以高技术、高效能、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现代工程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,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,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、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,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。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,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强化环保、安全等制度约束。
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,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,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,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、风险投资、私募股权投资,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,发展耐心资本。